
- Jun 20
【飛羽之美】藍翅八色鳥
五月底,高雄市區某校園來了一隻羽色繽紛美麗、罕見的迷鳥,頓時成了賞鳥界的年度大事,現場熱鬧非凡,拍照聲此起彼落。 藍翅八色鳥又名馬來八色鶇,主要分佈於東南亞,棲息於亞熱帶和熱帶的紅樹林,或濕潤的低地林,以蚯蚓、軟體昆蟲等為主食。 ✨關注協會...
1 view

- May 25
【飛羽之美】黃鸝
近日在蓮池潭觀察到黃鸝鳥育雛,真是開了眼界。 黃鸝鳥叫聲清脆,警覺性高,每次餵雛鳥的時間僅有數秒。親鳥抓到食物後,便臨近鳥窩觀察,快速餵食雛鳥,緊接著蹬了幾步,消失於樹叢中。 親鳥勤奮餵雛,每隔15~30分鐘,必抓一隻小蟲回來餵雛。突然間,樹梢一陣騷動,原來是接近鳥窩的松鼠...
0 views

- Apr 22
【飛羽之美】黑鳶
俗稱老鷹,多數人並不知道猛禽分為多種,於是把貓頭鷹以外的猛禽皆以老鷹稱之,為了便於區分將牠正名為黑鳶。 主要棲息於港口、海岸、水庫、魚塭、湖泊等附近樹林。大部分猛禽以獵捕小動物為食,而黑鳶更多時候以腐屍或撿食人類廚餘、動物內臟為主要食物來源,但也因此易誤食農民毒殺的老鼠而毒...
2 views

- Mar 21
【飛羽之美】白領翡翠
今年冬季,一隻台灣罕見的迷鳥白領翡翠現蹤台江國家公園,引起鳥友間的熱議,於是慕名前往,一睹其廬山真面目。到訪期間,正巧看見牠在吃螃蟹,捕捉到螃蟹後,會先將螃蟹腳甩掉,以利吞食。真是令人開了眼界,感覺萬物皆有其生存的本事。...
3 views

- Feb 20
【飛羽之美】黑面琵鷺
黑面琵鷺為世界稀有鳥種,被列為瀕臨絕種的鳥類。很幸運的,在台灣每年約9到10月間,便可看到來台渡冬的黑面琵鷺。 早期要觀察黑面琵鷺,只能到七股曾文溪口,才能一睹其真面目。近幾年,由於生態改變,也有不少黑面琵鷺在茄定濕地、永安濕地活動,直到翌年3到5月,才陸續離開台灣。其食物...
6 views

- Jan 20
【飛羽之美】小辮鴴
小辮鴴在台灣屬冬候鳥。每年11月到隔年2、3月間,遠從西伯利亞飄洋過海,來台度冬。在台停留時,大部分時間在雲林縣元長鄉活動,喜歡在花生田活動、覓食,因此被農民暱稱為土豆鳥。但土豆鳥的主食其實並不是土豆,而是農地裏的小生物,如昆蟲、蚯蚓、小蟲子等軟體動物。...
6 views

- Dec 21, 2021
【飛羽之美】黃鶺鴒
黃鶺鴒是台灣普遍的冬候鳥,喜歡棲息於山區的農田、草原及淺水域附近。其主要食物為昆蟲,在覓食行進中,尾巴會上下擺動,甚為特殊。 在冬季,灰鶺鴒舆黃鶺鴒羽色變得十分相似,常常被誤認。其最主要的差異在於,黃鶺鴒的腳為黑色,灰鶺鴒的腳則為偏黃、偏肉色。 ✨關注協會...
3 views

- Nov 23, 2021
【飛羽之美】灰喉山椒
灰喉山椒是臺灣山區常見的留鳥,分佈於低海拔至2500公尺的森林環境中,喜歡成群在樹冠活動。 公鳥胸腹部為橘紅色,母鳥則為鮮黃色,顏色差異極大,但兩者羽色皆鮮豔美麗,顛覆了一般傳統的“公鳥鮮豔,母鳥素淡”的固有概念,也給了賞鳥入門者分辨灰喉山椒公母的方便。 ✨關注協會...
6 views

- Nov 23, 2021
【飛羽之美】紅隼
紅隼是台灣常見的渡冬猛禽,從海岸濕地、開闊平原到中海拔山區皆有其蹤影,公鳥顏色較鮮豔,母鳥體型稍大,色型差異在鷹類中算是少見的。 飛行速度極快,最高時速可達222公里,善於懸停空中觀察,伺機捕捉獵物。以大型昆蟲、鳥類、小型哺乳動物為其主食。 ✨關注協會...
2 views

- Sep 21, 2021
【飛羽之美】烏頭翁與白頭翁
兩者為台灣都會中極常見的鳥種,同屬鵯(ㄅㄟ)科,不論外型、習性大致相同。兩者最簡易的辨識方法為頭部羽色的不同,看似猶如戴白帽者為白頭翁、戴黑帽者為烏頭翁。 烏頭翁為台灣特有種,分佈於屏東以南至東部地區;白頭翁為台灣亞種,分佈於北部至西部地區。原本活動地域涇渭分明,近年來因人...
10 view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