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【飛羽之美】白喉林鶲
時序進入秋季,冬候鳥將抵達台灣渡冬或過境。 九月中旬旗津防風林內來了一隻稀有的白喉林鶲短暫過境,意謂著今年的冬候鳥季正式開始 。 白喉林鶲夏季在中國東南部繁殖,冬季則遷徒至馬來西亞半島,偶發現其過境台灣的足跡。 喜棲息於海拔1100公尺以下的茂密竹林或闊葉林中的灌木欉裏。...
2022年10月7日


【飛羽之美】番鵑
高屏溪畔、蘆葦叢辺🌾,常聽見咕!咕!咕!的番鵑叫聲,卻不見其踪影。 「番鵑」是杜鵑科中少數會孵蛋的鳥種🥚。棲息於海拔5OO公尺以下的灌木🌿、蘆葦叢、開闊農墾地。番鵑生性機警、常活動於植被的底層、不易發現。通常在地面覓食、以昆蟲等小動物為主要食物,4到6月繁殖季節,🕵...
2022年10月7日


【飛羽之美】朱鸝
喜歡單獨行動的朱鸝,分佈於全島中低海拔,活動於樹林上層、以漿果、昆蟲為主要食物,生性害羞、怕人干擾、想要看到牠、得要有些運氣才行。 朱鸝屬台灣特有亞種,為稀有二級保育鳥類。羽色鮮豔、外型漂亮,是台灣最美麗的鳥種之一。
2022年10月7日


【飛羽之美】藍翅八色鳥
五月底,高雄市區某校園來了一隻羽色繽紛美麗、罕見的迷鳥,頓時成了賞鳥界的年度大事,現場熱鬧非凡,拍照聲此起彼落。 藍翅八色鳥又名馬來八色鶇,主要分佈於東南亞,棲息於亞熱帶和熱帶的紅樹林,或濕潤的低地林,以蚯蚓、軟體昆蟲等為主食。 ✨關注協會...
2022年6月20日


【飛羽之美】黃鸝
近日在蓮池潭觀察到黃鸝鳥育雛,真是開了眼界。 黃鸝鳥叫聲清脆,警覺性高,每次餵雛鳥的時間僅有數秒。親鳥抓到食物後,便臨近鳥窩觀察,快速餵食雛鳥,緊接著蹬了幾步,消失於樹叢中。 親鳥勤奮餵雛,每隔15~30分鐘,必抓一隻小蟲回來餵雛。突然間,樹梢一陣騷動,原來是接近鳥窩的松鼠...
2022年5月25日


【飛羽之美】黑鳶
俗稱老鷹,多數人並不知道猛禽分為多種,於是把貓頭鷹以外的猛禽皆以老鷹稱之,為了便於區分將牠正名為黑鳶。 主要棲息於港口、海岸、水庫、魚塭、湖泊等附近樹林。大部分猛禽以獵捕小動物為食,而黑鳶更多時候以腐屍或撿食人類廚餘、動物內臟為主要食物來源,但也因此易誤食農民毒殺的老鼠而毒...
2022年4月22日


【飛羽之美】白領翡翠
今年冬季,一隻台灣罕見的迷鳥白領翡翠現蹤台江國家公園,引起鳥友間的熱議,於是慕名前往,一睹其廬山真面目。到訪期間,正巧看見牠在吃螃蟹,捕捉到螃蟹後,會先將螃蟹腳甩掉,以利吞食。真是令人開了眼界,感覺萬物皆有其生存的本事。...
2022年3月21日


【飛羽之美】黑面琵鷺
黑面琵鷺為世界稀有鳥種,被列為瀕臨絕種的鳥類。很幸運的,在台灣每年約9到10月間,便可看到來台渡冬的黑面琵鷺。 早期要觀察黑面琵鷺,只能到七股曾文溪口,才能一睹其真面目。近幾年,由於生態改變,也有不少黑面琵鷺在茄定濕地、永安濕地活動,直到翌年3到5月,才陸續離開台灣。其食物...
2022年2月20日


【飛羽之美】小辮鴴
小辮鴴在台灣屬冬候鳥。每年11月到隔年2、3月間,遠從西伯利亞飄洋過海,來台度冬。在台停留時,大部分時間在雲林縣元長鄉活動,喜歡在花生田活動、覓食,因此被農民暱稱為土豆鳥。但土豆鳥的主食其實並不是土豆,而是農地裏的小生物,如昆蟲、蚯蚓、小蟲子等軟體動物。...
2022年1月20日


【飛羽之美】黃鶺鴒
黃鶺鴒是台灣普遍的冬候鳥,喜歡棲息於山區的農田、草原及淺水域附近。其主要食物為昆蟲,在覓食行進中,尾巴會上下擺動,甚為特殊。 在冬季,灰鶺鴒舆黃鶺鴒羽色變得十分相似,常常被誤認。其最主要的差異在於,黃鶺鴒的腳為黑色,灰鶺鴒的腳則為偏黃、偏肉色。 ✨關注協會...
2021年12月21日




















